光伏发电原理

2020-02-26 08:04:40
太阳能电池是具有光电转换特性的半导体装置。它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直流电,是光伏发电基本的单位。太阳能电池的独特电气特性是通过将某些元素(如磷或硼等)结合到晶体硅中。这会造成材料分子电荷的不平衡,形成具有特殊电性能的半导体材料。在日光下,具有特殊电气属性的半导体可以产生免费电荷。这些自由电荷向两端移动并积聚形成电动势,并且当两端由导体封闭时产生电流。这种现象被称为“光伏效应”,被称为光伏效应。
光伏发电原理
       目前使用广泛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两层厚度约为0.25毫米的半导体材料组成,形成两个区域:正电荷区和负电荷区。负极区域位于电池的上层,并且在该层中它被迫穿透诸如磷,硼等元素并与硅粘在一起。正极区域位于电池表面下方,正负极界面区域称为P-N结。电池制造时,P-N结的物理特性不变。当阳光照射电池中处于松散状态的电子时,靠近P-N结的电子将流向电池表面。当太阳能电池的正电压电平通过导线连接到电压负载时,在外部电路中形成电流。每个太阳能电池基本单元的P-N结处的电动势大约为0.5V,并且该电压值的大小与电池片的大小无关。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受其自身面积和太阳光强度的影响,而大面积电池会产生强电流。